古籍网

查看: 3420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拳法综合类] 《中国传统武术史》于志钧PDF版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202

帖子

202

积分

名扬天下

Rank: 21Rank: 21Rank: 21

UID
359
精华
0
金币
28
贡献
1
银币
390
在线时间
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6:56: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

于志钧先生是有六十多年武龄的现代知识分子,娴中华武术技击,通《易》理。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是还传统武术以本来面目,以区别于所谓的“现代武术”,力图唤醒人们保护中国传统武术的意识。全书采用大量的史料,大胆利用民间传说、野史、逸事中关于传统武术的记述,如三皇五帝、达摩、张三丰等,结合儒家的中庸思想、兵家的兵形说、中医的经络学说、道家的吐纳导引术和《易经》“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规律,追溯了中国传统剑术、枪术、拳术、刀术和棍术的发展变迁史;并对武术史上的一些存疑问题,如少林和武当两大宗派的源流、太极拳的创始窨是谁等问题都作了详细考证。全书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如三十三剑侠图、十八罗汉手、三十二势长拳、桓侯八枪等,充分发展了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中国传统的发展和变迁。



作者介绍:

于志钧,1931年生,吉林市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教授。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少年时喜欢武术,1940年开始学习武术,拜我国著名形意拳家刘自久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1950年拜我国著名太极拳家吴图南先生为师,学习太极拳,深得图南先生真传。1997年12月应台湾“中国国术总会中华太极拳委员会”暨台北市中华太极馆邀请,赴台进行太极拳学术交流和讲学,获得台湾太极拳界的高度评价。于志钧先生文武兼修,尤其在中国武术史方面有深入的研究。著作颇丰,太极拳著作有:《太极拳正宗》、《太极拳推手正宗》、《杨式太极拳:小架及其应用》、《太极推手修炼》、《太极剑技击大观》、《太极拳源流考订》等。

相关介绍:

逝去的武林--于志钧的武术生涯

◎ 孟静 2007-07-12

在于志钧看来,武术队追求高难新美,是一种体操,打旋子、劈叉,在技击的有效性上还不如京剧演员。“三年把式不如当年戏子,武术队是闭眼打套路,唱戏是睁眼练精神。”所以,“李连杰是花架子,李小龙是亡命徒”,他们都不能代表中国武学。

一个业余武人的武术生涯

1931年出生的于志钧是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退休教授,他曾经师从活到百岁高龄的太极拳大师吴图南,武术不是他的正式工作,60多年来完全凭兴趣支撑到今天。他的武术启蒙同样源于武侠小说,描写收复台湾的《三侠剑》和讲述他家乡松花江故事的《荒江女侠》,让9岁的小学生于志钧开始学拳术。学了一年,他依然打不过同学,知道师傅不中用。于是,他又寻了“奉天三老”之一杨俊卿的徒弟刘自久做老师,主攻形意拳和搓脚翻子。搓脚翻子是两门功夫,搓脚是腿功,和跆拳道的基本步伐差不多,陈中拿奥运会冠军的最后那两下就是搓脚,翻子是手功。于志钧练在火成岩的山上练九转鸳鸯脚,每个月踢碎一双鞋,父母禁止他再练这败家玩意儿。他很快就能把地一搓一个坑,打得同学鬼哭狼嚎。搓脚是暴打暴上的外家功,师傅又教他斯文的形意拳。形意拳在民国时“代表着实战的最高水平”(《1934年的求武纪事--逝去的武林》)。正因为有10年形意拳的根基,于志钧才能在考上清华后拜吴图南为师。

“解放前的武术就是打架,三教九流,很多土匪学武。”乱世出豪杰,孙中山、冯玉祥鼓励习武;解放后,国家有意取消武术的技击性,提高表演性,使武术变为“武舞”。在于志钧看来,武术队追求高难新美,是一种体操,打旋子、劈叉,在技击的有效性上还不如京剧演员。“三年把式不如当年戏子,武术队是闭眼打套路,唱戏是睁眼练精神。”所以,“李连杰是花架子,李小龙是亡命徒”。他们都不能代表中国武学。“西方徒手技击如拳击,崇尚强者哲学;中国武术的特点是用智慧以弱胜强,一个武术高手应该看起来非常平凡,出手惊人。”这也是小说里渲染的“光华内敛”。不过,无论霍元甲还是黄飞鸿,照片上看都是土佬一位,正符合高手的形象要求。去年在俄罗斯教功夫时,一个块头很大的记者请于志钧参观自己的射箭场,他自己先命中靶心,然后请于拉一张硬弓。于志钧承认自己拉不开,一路都在想怎么把面子找补回来。落座后,于志钧说:“武术不讲究使力气,我能让你怎么都打不到我,还能把你摔出去,你信不信?”那俄罗斯记者果然上前试,结果当着众人被贴在墙上,当场决定要为他写报道吹嘘中国武学博大精深。

于志钧说他的师爷杨永慰一搭他的手,令他半身麻木。《逝去的武林》也讲过,能用形意中的劈掌劲把人“钉”在地上几秒,完全不能移动。口说无凭,我也很想试试这种滋味,他说:“如果你是男人,我可以让你摔出窗外。”在我的要求下,他同意小试一下。他指着我身后几米的一把椅子说:“我让你每次都坐进那把椅子里,你来用力推我。”我试了N次,无论发力或是不用力,他一放一收,我就莫明其妙地恰好跌坐在椅子里。如果他收放很快,我会感觉不到力道的存在就坐进去了。但这个前提是,他一定要正面对着进攻者,用双手格住对方,圈成一个圆,化解力道,如果把后背留给别人,等于自取灭亡。

于志钧讲了其中原理,“有没有武学奇才?有,就是能打通关节的人,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腰。你看大黄蜂,最细最脆弱的部分是腰,人也同样。腰把人分为上下两截,既承上启下,又封闭了上下。你击出的力量通过腰传到手上,这就要求腰必须是松弛的;别人向你发力,你的身体只是载体,'物来杵我,我不着物’,让他没着力点,要把力传到地上,也要借助腰部传导”。有一次他在公园和一个名师子弟练推手,对方使劲拱他,没拱动。过了一周又见面,那人说躺了一星期,腰疼。他说:“你的劲憋在腰上了。”所谓借力打力,就是在对方的力上加一点自己的力,还给对方。但是十个武人中只有一个能领悟。至于打通任督二脉,是一种健身,可以通经络,加强气血循环,打通的人也有,却成不了绝世高手。

武侠的消亡

历经各次运动和时代变迁,对于大多数民间习武者,练武早已失去了实用性,门派只在小说中存在,天桥也不需要有人表演“胸口碎大石”。想当年,张宝忠能贴着身子耍40公斤的大刀,伍宇湘也能使40斤铁枪。几年前,还有学生跟随于志钧学习,他还为东北老家的学生出过路费,现在,即便是他的子女,也不愿尽孝道看一眼他的桓侯八枪和太极剑。“武术是要言传身教的,老师傅们死了,这个拳种也就没了。”实际上,已经有无数的武功消失了,它们真的存在过,并非全然小说家的胡编。

上世纪30年代,于志钧的师伯去关内办事。投宿一家旅店,看见店主娘儿俩练功,他就和女儿过了几招,对方的身手浑如鬼魅,当时不觉得怎样,第二天早起浑身都是青紫的掐痕。于是他留了下来,当上倒插门女婿,学了这套不传外人的鬼拳。于志钧听到这个故事后,四处寻访师伯及其后人,但不知所踪。80年代中国武术研究院搞了一次普查,没有人见过这个拳种,自此湮灭。最广为人知的太极拳,人人知道是张三丰所创,唯一的史料依据是明末学者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的首段:“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自此,武学分为内家、外家,并在理论上认为练到极致的内家应该高过外家。可张三丰的内功究竟有多高?太极以柔克刚的哲学是不是由他融会到武学中,没有有力的旁证。后起的太极派系,陈氏、杨氏……没有一家能拿出比黄宗羲更可靠的史料证实太极拳是自家所创。台湾地区的一些武术人士认为,真正的太极拳已经在内地失传,所以邀请内地名家只讲学,不交流推手。

内家是否就比外家高明?少林是外家刚猛一路,《易筋经》就是外家秘籍,内家讲究以弱胜强,用意念导气,西方解剖学不承认这种理论。于志钧说:以他个人的经验,带气和不带气是不一样。练外家功的基本过招是杠胳膊,几轮下来,胳膊红肿,如果带气,就能起保护作用。天桥过去的银枪刺喉是同样原理,枪头是经过处理的圆枪头,但普通人一戳也有生命危险,必须是练过气的人。横练功夫里最神的金钟罩,传说中刀枪不入,于志钧见过一个被开刃后的刀砍后只留下白印的人,但没有人能应付有血槽的剑刺。他说:“血液对力有一个阻挡作用,血槽给血一个出口,什么样的高人也抵挡不了。”

“侠以武犯禁”,在法制不健全的社会里,游侠要替天行道,行的无非是他以为的正道。有一次于志钧看到一个小流氓抽两个中学生的嘴巴,没人管,他上去把小流氓反关节扣在地上,吓唬说:“今天我废了你,一抖搂你关节全碎了。”小流氓哭着说:“爷爷饶命。”周围一堆看热闹的。他说:“其实我怎么敢伤他?伤他我就违法了。”武功在现代社会顶多防身健体,并不会获得成就感。李连杰曾向吴图南递过拜师帖,拍完戏也就不了了之。金庸最得意的是他提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概念,并把它作为自己武侠世界的终极命题。

在于志钧看来,反映了真正武侠世界的是一本名为《雍正剑侠图》的书,由上世纪20年代的天津评书艺人常杰淼编纂,“作者是真正的练家子,他所说的剑法拳法都存在过”。

内容截图:





目录:

书名
版权
前言
目录

自序
前言
卷一 武术的起源
第一节 武术起源于人兽相搏吗?
第二节 武术起源于战争吗?
第三节 “角抵”是武术吗?
第四节 “武舞”是武术吗?
第五节 侠以武犯禁
卷二 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之源——《易经》
第一节 《易经》的基本知识
一、卦和爻
二、八卦图
三、打开易经的钥匙——《易传》
四、占筮的方法
第二节 《易经》对宇宙的认识论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哲理
一、太极学说
二、天人合一
三、大、小周天
第三节 传统武术的技击理论建立在《易经》的对立统一变化规律上
一、乾坤成列
二、刚柔相摩
三、刚柔相推
四、动静有常
第四节 通往神明之路
一、何谓“神明”?
二、高超、高雅、高尚
三、感而遂通
四、神而明之
第五节 《易》无止境
卷三 春秋、战国——武术的发展成熟时期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为武术提供了合乎需要的兵器和使用技术
一、铜兵器
二、作战形式和兵器的进步
三、战争为民间技击提供了武器选择
四、矛(枪)、剑、刀转入民间出现了枪、剑、刀术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为传统武术理论奠定了基础
一、老子的刚柔论
二、兵家的形势论
三、儒家的中庸之道
四、中医的经络学说
五、养生家的吐纳之法和导引之术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进步为传统武术提供了发展的社会空间
一、刺客
二、游侠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剑术已趋完善
一、青铜剑的剑术
二、铁质剑的剑术
卷四 华夏剑文化
第一节 剑器
一、制剑家欧冶子、干将和相剑家薛烛、风胡子
二、中国历代剑器的变迁
第二节 剑术史
一、剑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春秋、战国时期
二、剑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两汉、三国、魏晋时期
三、剑术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唐、宋时期
四、明、清时期的剑术发展
第三节 剑的艺术升华
一、剑中有诗
二、剑中有书(书法)
三、剑中有画
四、剑中舞
五、舞中歌
卷五 中国传统枪术史
第一节 枪的发展
第二节 大枪和花枪
一、枪为诸器之王
二、战场与游场
第三节 诸家枪法
一、杨家枪法(宋·梨花枪法)
二、吴殳枪法(明·峨眉枪法)
三、苌家枪法(清·桓侯八枪)
四、太极枪法
卷六 中国传统拳术史(上)
第一节 从拳术概念谈起
一、唐代以前习剑不习拳
二、尚力非拳
三、形成中国拳术用了四千年
四、中国传统拳术的理论支柱
五、中国传统拳术的技法
第二节 少林派拳术史
一、从达摩一苇渡江谈起
二、有没有少林拳派?
三、少林拳派的创始人是谁?
四、少林拳派的传承
五、少林派拳术的理论
六、少林拳基本拳法
七、三十二势长拳
八、其他重要拳种
九、少林派武术战例
卷六 中国传统拳术史(中)
第三节 武当派内家拳术史
一、内家拳的来龙去脉 二、张三丰是元末明初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一文引出内外、两家和少林、武当两大武术宗派
四、武当内家拳的划时代意义
五、武当内家拳的特点
六、内家拳大家逸事
七、对张三丰的崇拜是武当派武术发展的必然
卷六 中国传统拳术史(下)
第四节 太极拳
一、应该给太极拳下一个定义
二、太极拳是什么时代出现的?
三、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经典地位
四、太极拳之源流
五、太极拳的成拳阶段
六、太极拳必须寻找一位崇拜偶像
七、王宗岳《太极拳论》是一篇拳论
八、三世七太极拳论
第五节 形意拳史
一、形意拳的近代传承大系
二、形意拳的特点
三、形意拳的理论
第六节 八卦掌史
第七节 通臂拳史
一、通臂拳的源流
二、长拳、通臂拳与通背拳
卷七 中国传统刀术史
第一节 刀术之沿革
一、刀
二、刀术
第二节 明代单刀法势
一、倭刀法传入中国
二、程宗猷《单刀法选》
第三节 拳法门户兴起,刀术列入门户之中
一、太极刀
二、拦刀、形刀、武侯刀
三、苗刀
四、其他刀法
五、刀客
卷八 中国传统棍术史
第一节 棍术之沿革
第二节 少林棍法
一、俞大猷《剑经》
二、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
第三节 近代棍术花法化
卷九 传统武术的神明之境——返璞归真
第一节 何谓神明之境?
第二节 神仙之传
一、葛洪
二、吕洞宾
三、陈抟
四、许宣平
五、张三丰
结束语:长曲终有尽 此艺无绝期
参考文献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0

主题

179

帖子

183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6Rank: 6

UID
23361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181
在线时间
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7-20
沙发
发表于 2017-7-23 16:59:09 | 只看该作者
.闭五行与六部剑 67
27.形意拳还有秘诀 69
28.形意拳「入象」说 71
29.追忆李仲轩 73
30.李仲轩说剑法 75

16

主题

134

帖子

136

积分

游客

UID
6462
精华
0
金币
71
贡献
1
银币
27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6-21
板凳
发表于 2017-9-25 16:09:5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一观而有感。
发发散发司法所发放

0

主题

89

帖子

115

积分

游客

UID
9107
精华
0
金币
609
贡献
0
银币
17342
在线时间
36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10-31
地板
发表于 2017-9-25 16:29:0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0

主题

1653

帖子

1653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6Rank: 6

UID
28198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1917
在线时间
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7-19
5#
发表于 2018-7-21 09:50:4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籍网 ( 苏ICP备15516733号  

GMT+8, 2025-1-9 07:27 , Processed in 0.10567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