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网

标题: [中医书籍]中医脉诊知识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    时间: 2018-12-16 17:21
标题: [中医书籍]中医脉诊知识


作者费兆馥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书籍分类中医基础
文件大小16.7 MB
文件格式pdf
上传时间1970-01-01

《中医脉诊知识》内容简介:脉诊是中医学诊断疾病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中医学最具代表性的精粹内容之一,然而脉诊的学习和应用历来是中医学临床和研究的难点。《中医脉诊知识》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主导,别具特色地融入现代医学、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大量现代临床诊脉经验和科研成果,将脉图表达形式与传统脉掌理论相结合,使脉象更加直观、易懂、易于识别和掌握,有益于提高脉诊学习兴趣和掌握脉诊技术。《中医脉诊知识》共分八个章节,分别包括脉诊的起源与发展、脉象的形成、脉诊的意义、脉诊方法、如何辨脉、脉象示意图和实测图、常见脉象、脉诊的现代研究和发展等内容。

《中医脉诊知识》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可以供中医专业人员,非中医专业的全科医生,医士、护士及中医爱好者、多学科工程技术人员等阅读、参考。《中医脉诊知识》既是促进脉象客观检测的入门读本,也是推广自我保健、健康自助监护、提高防病治病的有效工具。

第一章 脉诊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脉诊的起源

一、扁鹊是脉诊的祖师

二、仓公为脉学奠基人之

三、华佗脉法

第二节 奠定脉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作

一、《黄帝内经》记载的脉法

二、《难经》记载的脉法

三、《伤寒论》记载的脉法

第三节 脉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脉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脉学专著

二、《濒湖脉学》对脉学的推进

三、脉诊客观化研究开创脉学新纪元


第二章 脉象的形成

第一节 脉象形成的因素

一、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二、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三、五脏功能对脉象的影响

第二节 脉象的生理性调节

一、受气候、时间的影响

二、机体状况的影响


第三章 脉诊的意义

一、识病辨证

二、阐述病机

三、指导治疗

四、推断预后


第四章 诊脉方法

第一节 如何诊脉

一、调神平息

二、诊脉部位和体位

三、指法

四、诊脉时间

第二节 如何学习诊脉


第五章 如何辨脉

一、正常脉的特征

二、辨寸口脉的“齐变”和“独异”

三、掌握八纲脉

四、辨脉形

五、脉证合参


第六章 脉象示意图和实测图

第一节 脉象示意图

第二节 多因素图示法

一、指压(P)一指感(H)趋势图

二、脉宽图

三、脉长图

四、脉波图

第三节 实测脉象图


第七章 常见脉象

第一节 平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第二节 浮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三节 沉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四节 迟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五节 数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六节 洪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七节 细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八节 长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九节 短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十节 虚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十一节 实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十二节 滑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十三节 涩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四节 弦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五节 濡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十六节 结、代、促脉

一、脉象和示意图

二、临床意义

三、兼脉与类脉


第八章 脉诊的现代研究和发展

第一节 脉学内涵博大精深,实际运用相对不足

第二节 先进科学技术将传统脉诊引入新天地

一、ZMX-I脉象仪对脉象图进行分类、定型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ZMX-Ⅲ智能脉象仪在临床观察中的广泛运用

第三节 脉图在“治未病”中的运用

一、“治未病”是上古圣人预防疾病之道

二、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和转化

三、亚健康的主要生理指标和意义

四、运用图像法综合评估亚健康

 


【下载地址】

作者: 回首太难    时间: 2018-12-29 14:37
看看!!!!!!!!!!!!!!!!
作者: 2536692865    时间: 2019-7-26 10:54
a0t6a0t6a0t6a0t6a0t6a0t6a0t6a0t6a0t6a0t6a0t6a0t6
作者: zjy598661375    时间: 2019-7-29 08:55
ddddddddddddddd




欢迎光临 古籍网 (http://bbs.guji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